据报道王毅外长在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中国一线配资网,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,这是王毅三年来首次访问印度,意义重大。
然而就在王毅结束访问离开印度的当天,8月20日印度国防部宣布,在奥里萨邦昌迪普尔综合测试靶场成功试射了“烈火-5”中程弹道导弹,并强调“验证了所有作战和技术参数”。
这一时间安排绝非巧合,印度媒体在报道中特意提到,“烈火-5”导弹射程达5000公里,可携带核弹头,打击范围足以覆盖亚洲全境,包括中国最北部以及欧洲部分区域,这无疑是向中国发出的一种威慑信号。
印度选择在王毅访问结束后立即进行导弹试射,是对国内民众的一种表态,也是在国际上展示强硬姿态的战略考量。
展开剩余79%印度的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深层次的安全焦虑,特别是在今年5月7日与巴基斯坦发生的空战中所遭受的打击,据报道在这场被称为“5·7空战”的冲突中,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歼-10CE战机,成功击落了包括印度引以为豪的法国“阵风”战斗机在内的多架印度战机。
这一事件对印度军事威望造成了严重打击,据报道巴基斯坦声称使用配备PL-15导弹的歼-10CE战机,击落了至少一架“阵风”战机,这是该机型首次在实战中被击落。
自此之后印度的安全焦虑日益加剧,在此背景下试射“烈火-5”导弹不仅是向中国发出威慑信号,更是向国内民众展示印度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,试图挽回在“5·7空战”中失去的面子,这种做法反映了印度在外交与国防领域中典型的“面子政治”思维。
除了安全焦虑外,印度总理莫迪政府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也是其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,美国新关税政策给印度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,迫使印度不得不寻求与中国改善经贸关系。
然而莫迪政府长期以来,一直通过炒作反华情绪来维持国内支持率,如今转而寻求与中国合作,势必会引起国内民粹主义支持者的不满。
因此在王毅访问期间保持外交礼仪,而在其离开后立即试射导弹,展现强硬姿态,成为莫迪政府平衡外交需要与国内政治压力的一种手段。
这种两难境地使得莫迪政府的执政方式变得极为扭曲:需要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应对经济挑战,又不得不维持对华强硬姿态以安抚国内民众,“烈火-5”导弹试射正是这一矛盾策略的具体体现。
印度试射“烈火-5”导弹还有一个更为迫切的目标,那就是在即将到来的边界谈判中增加筹码,王毅此次访印期间,双方就边界问题达成了十点共识,预示着中印边界问题可能迎来解决的曙光。
在这一背景下印度试图通过展示,核威慑能力来增强自己在谈判中的地位,由于在经济和常规军事实力上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,核威慑成为印度在边界谈判中提升话语权的重要工具。
正因如此印媒特意强调“烈火-5”导弹可以覆盖中国全境,意在传递印度拥有足够能力进行战略威慑的信息。
然而这种核威慑策略实际效果有限,作为拥有完整核三位一体的核大国,中国的核威慑能力远超印度,印度的这种做法更多是为了国内政治消费和心理安慰,而非真正改变地区战略平衡的有效手段。
印度在王毅外长离开后立即试射“烈火-5”导弹,表面上是一种武力炫耀,实则反映了其深层次的安全焦虑和复杂的国内政治考量,莫迪政府试图在改善对华关系和维持强硬姿态之间寻找平衡,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。
对于中国而言,应当理性看待印度的这一举动,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,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加稳定、健康的方向发展,共同为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。
信息来源 快讯》印度「烈火-5」中程弹道飞弹试射划破天际影曝光 中时新闻网发布于:河南省富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